网站首页 姓氏研究 名字点评 男宝取名 女宝取名 公司取名 店铺取名 五行取名 小名乳名 男常用字 女常用字 名字评分 成人改名
实用工具:专业起名字典    免费AI起名    五行起名    我的名库    修改字典    添加名字

起名字典:“诸”字起名寓意解析大全

汉字寓意搜索:

诸字的基本信息:

拼音 zhū 五行
部首 部首笔画 2
是否常用 康熙笔画 16
五笔 YFTJ 简体笔画 10

诸字的取名寓意:

诸字总体寓意是吉祥的。


带诸字的名字推荐:

男名:金水   金金   金金   金水   金土   金金   金火   金水   

女名:

带诸字的相关成语:

爱则加诸膝
藏诸名山
藏诸名山,
反求诸己
放诸四海而
付诸东流
付诸洪乔
付诸一炬
付诸一笑
公诸同好
衮衮诸公
急张拘诸
铭诸肺腑
取诸宫中
日居月诸
如运诸掌
如指诸掌
三个臭皮匠

与诸字相关的诗词:

《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》
《与诸子登岘山》
《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》
《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》
《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》
《宣上人见示与诸公》
《出都留别诸公》
《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》
《诸官游招隐寺》
《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》
《古游侠呈军中诸将》
《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》

与诸字同音的文字:


与诸字同部首的文字:

访

与诸字同五行的文字:

使

诸字的字源演变:



诸字的基本解释:

诸 (諸) zhū 众,许多:诸位。诸君。诸侯
“之于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投诸渤海之尾
犹“之”:“能事诸乎?”
犹“于”:“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”
语助,无实在意义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”

笔画数:10; 部首:讠; 笔顺编号:4512132511

诸字汉语大字典解释:

[①][zhū][《廣韻》章魚切,平魚,章。]“诸1”的繁体字。
(1)辩,问辩。
(2)别事词。相当于“者”。
(3)众;各个。
(4)凡是。
(5)别的;其他。
(6)犹庶。亲属的旁支。
(7)代词。相当于“之”。用作宾语。
(8)代词。相当于“其”。用作定语。
(9)介词。相当于“於”。
(10)语助词。表感叹。
(11)语助词。用于句中。
(12)代词“之”和介词“於”的合音。
(13)代词“之”和疑问语气词“乎”的合音。
(14)干果。
(15)通“都”。参见“諸頭”、“諸邊”。
(16)古邑名。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。
(17)姓。《广韵》又正奢切,職余切。汉代有诸於。见洪迈《容斋五笔》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。[②][chú][《字彙》常如切]“诸2”的繁体字。蟾蜍。

诸字的笔顺读写:

捺折横竖横撇竖折横横

诸字的相关书法:



诸字的说文解字:

【卷三】【言部】 编号:1484  諸,[章魚切 ],辯也。从言者聲。

诸字的说文解字图片:



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:
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諸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188第18(点击查看原图)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廣韻】章魚切【集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專於切,渚平聲。【說文】辯也。【徐曰】別異之辭。【爾雅·釋訓】諸諸,便便,辯也。【註】皆言辭辯給也。 又【玉篇】非一也。皆言也。【正韻】凡衆也。【書·舜典】歷試諸艱。【詩·邶風】孌彼諸姬。【史記·賈誼傳】紛亂諸事。 又【廣雅】之也,於也。【穀梁傳·莊二十四年】迎者行見諸,舍見諸。【註】諸,之也。【禮·射義】射求正諸己。【註】諸,猶於也。 又【韻會】語助辭。【詩·邶風】日居月諸。【疏】居,諸,語助也。【公羊傳·桓六年】其諸以病桓與。【註】其諸,辭也。 又【韻會】有諸,疑辭。【孟子】文王之囿方七十里,有諸。 又于諸,寘也。【公羊傳·哀六年】乞使人迎陽生,于諸其家。【註】齊人語也。 又諸侯,國君也。【易·比卦】先王以建萬國,親諸侯。 又官名。【周禮·夏官】諸子。【註】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。或曰庶子。 又神名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。又諸比,凉風之所生也。【註】皆天神名。 又因諸,齊獄名。【公羊傳·昭二十一年】宋南里者何若。曰:因諸者然。【註】因諸者,齊故人之地。 又諸于,衣名。【前漢·元后傳】政君獨衣絳緣諸于。【師古註】諸于,大掖衣,卽袿衣之類也。又偏諸,衣緣也。【賈誼傳】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。【師古註】若今織成,以爲要襻及褾領者。 又【韻會】方諸,鑑名。以取明水於月。 又【釋名】諸,儲也。藏以爲儲,待給冬月用之也。【禮·內則】桃諸、梅諸。【疏】王肅云:諸,菹也。謂桃菹、梅菹,卽今之藏桃、藏梅也。又【周禮·天官·六飮疏】紀莒之閒名諸爲濫。 又草木名。【爾雅·釋木】諸慮,山櫐。【註】今江東呼櫐爲藤,似葛而麤大。【嵆含·南方草木狀】諸蔗一曰甘蔗,交阯所生者。 又獸名。【山海經】單張山有獸,狀如豹,長尾,人首牛耳一目,名曰諸犍。又敖岸山有獸,狀如白鹿,四角,名曰夫諸。 又蟲名。【爾雅·釋魚】蟾諸。【註】似蝦蟆,居陸地,淮南謂之去蚥。一作詹諸,互詳詹字註。 又山水名。【山海經】諸餘之山,諸餘之水出焉。 又邑名。【春秋·莊二十九年】城諸及防。【註】諸、防,皆魯邑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琅琊郡有諸縣。【註】春秋城諸及鄆者。 又澤名。【爾雅·釋地】宋有孟諸。【疏】一曰望諸。一曰孟豬。互詳豕部豬字註。 又姓。【說苑】越大夫諸發。【唐書】兵部侍郞諸道。又複姓。【漢書】有諸葛豐。【三國志】有諸葛亮。 又【廣韻】正奢切【集韻】之奢切,音遮。亦姓也。【風俗通】漢有洛陽令諸於。【何氏姓苑】吳人。又【南唐書·妖賊傳】諸祐,蘄州獨木人。【註】諸音查。【正字通】六麻有諸姓,音查。按本作,譌作諸。,本詐上聲,音查,非。餘詳字註。 又【字彙】常如切,音稌。詹諸,蝦蟆也。【六書正譌】別作蟾蜍,非。考證:〔【賈誼·治安策】繡衣絲履偏諸緣。〕 謹照原書治安策改傳字。繡字上照原文增爲之二字。〔【爾雅·釋魚】蟾諸。【註】似蝦蟆,居陸地,淮南謂之去蚊。〕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。

诸字的康熙字典原图:

点击可查看大图


汉字更多解析欢迎联系微信:guoxue956